2009-04親子天下雜誌5期

很多父母經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情緒困擾,或經常因為孩子愛哭鬧、愛發脾氣、過度彆扭、固執等,讓父母的親職工作變得更為辛苦,甚至很多書上教導的方法和策略都難以用得上。

家裡如果有一個愛鬧脾氣或固執彆扭的孩子,會讓父母的情緒、生活,甚至全家的生活作息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聽到坊間很多情緒困擾或情緒障礙等相關報導,更是讓父母擔心。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好像不僅是接納、包容就可以了事,自己的孩子現在的情緒問題會不會是情緒障礙,或會不會演變出將來的情緒障礙?

如何幫助孩子或家人解決情緒的問題、如何避免孩子將來出現情緒障礙,應該先有下列的認識和行動。

調適情緒的能力是重點

每個人難免都有情緒困擾,有情緒困擾常常是因為需求沒有獲得滿足,遇到受挫或壓力過大的情況,很直接的表達情緒,對於一個小學生或青少年而言,這種情緒困擾應該是正常的。目前對大腦的研究,發現人在受挫或壓力情境下,可以適當的調適情緒,不會採取衝動的反應,可能要等到二十餘歲,前額葉成熟之後,才能做得到。

如果小孩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或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才是大人應該擔心的事。所以,年紀小的孩子有情緒困擾,應該不是父母擔心的重點,但怎樣讓孩子學習其他適當的表達情緒方法,讓孩子順利發展出應有的情緒,而不要一直停留在自我的觀點、原始的情緒反應,也不要一直用直接、原始的哭鬧或肢體動作來表達,那才是父母要期待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