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好文分享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穴道指壓圖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一覽表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主婦之友社

亞斯伯格症雖然具有自閉症的三種特性,但沒有智能發展遲緩的情形,而且通常從小就很喜歡與大人交談,擁有很容易判別的特性。

 

 亞斯伯格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四四年,由奧地利的小兒科醫師亞斯伯格整理出來。他針對「沒有智能及語言發展遲緩情形,卻在社交功能、與他人的互動及行為上出現問題的孩子」提出一份報告。儘管他的論文後來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論,也大大改變人們對自閉症的概念,不過亞斯伯格的「報告」,最終還是受到人們重新認識,並持續到現在。

 

我行我素的行為


不顧慮對方的心情及狀況,言行舉止顯得我行我素


★通常喜歡與大人交談,勝過與同齡小孩交談。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先天還是後天?

過動是先天還是後天呢?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指出,根據目前醫學研究發現,導致過動的因素太多了,包含先天遺傳以及後天高糖、多添加物的飲食習慣、高壓教養方式、狹小活動環境…等彼此互相影響、交互作用。甚至是環境之中的DTT, 也就是常用的殺蟲劑以及為了讓蔬果長得更大、更好而噴灑的農藥,都是造成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

雖然依照目前醫學基因技術,無法隔絕過動先天因子,不過,王宏哲專家表示,即便具有先天基因的孩子,並非百分百會顯現過動症狀,這就端看後天飲食、教養以及環境…等方面的調整,倘若配合得當就能夠改善或避免過動症狀產生。

與兄弟姊妹有關嗎?
過動兒與先天基因有關,那過動與兄弟姊妹是否有其相關性呢?王宏哲專家表示,並非姐姐是過動兒,妹妹就一定也是。維新復健科診所兒童職能治療師林茂勳則指出研究數據,過動的手足共病率約為20~25%,不過與出生順序、家庭子女數都沒有關係。

林茂勳治療師還表示,目前雙胞胎研究發現,如果是同卵雙胞胎其中一個為過動兒,另外一人也是過動兒的機率幾乎就是100%,這也是因為雙胞胎具有相同基因的關係;倘若為異卵雙胞胎,其共病率則是超過70%。

過動兒之外的孩子呢?
林茂勳治療師還要與爸比媽咪分享看到的國外研究──手足影響比遺傳影響力還高!假設家有姊妹兩個小孩,當姐姐想要專心寫作業時,就被過動兒妹妹被干擾而中斷,還得忍受妹妹不時發出的噪音,若姐姐持續在這樣生活環境成長,因而產生問題行為的比率較高。

對於家中的過動兒妹妹,爸比媽咪一定會將心力與焦點放在她身上,因此身為姐姐的照護與關心條件就較差,並可能衍生自發性問題,因此,林茂勳治療師提醒爸比媽咪不要忽略了另一個孩子的教養喔!

爸比媽咪也有過動現象!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立群◎著

人稱「省話一哥」的實力派偶像歌手蕭敬騰日前自爆大字不識幾個,他的例子讓社會重新注意到閱讀障礙的問題,也引發不同層次的疑問:為什麼蕭敬騰直到二十多歲才知道自己有閱讀障礙?而閱讀障礙者是否都能如他,另外找到表現才華的天空?家長與老師又該如何及早發現、及早補救?

「我是個很不好的示範」、「很後悔,我什麼書都沒有讀、字都不會寫,」電視訪談節目裡,作曲、打鼓及彈奏鍵盤樂器皆無師自通的蕭敬騰哽咽自責。

唱片公司表示,走紅以來,蕭敬騰從不讀媒體的報導,只看照片好不好看;他的經紀人說,接下廣告片拍攝工作時,蕭無法讀詞,得靠旁人不斷重複唸給他聽。

後來帶他去看醫生,才知道他有「閱讀障礙」的問題,而且情況嚴重。以音樂人黃韻玲的名字為例,即使暗示「玲」的寫法是「斜玉旁的『玲』」,他仍然聽不懂、沒有概念。

致因:大腦活化區域異常

看到媒體的報導,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為蕭敬騰說自己小時候沒有努力學讀寫字,感到心疼,因為閱讀障礙是可以補救的,但只因是一種隱形、內在的障礙,從外表看不出來,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洪儷瑜的研究顯示,閱讀障礙約占義務教育學童10%的比例,約二十多萬人。

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概略統計,協會裡,每10個學障孩子,就有6個有此困擾。

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學障)的一種,致因來自於大腦處理語言訊號時,活化的區域有別於正常人;目前已知是染色體出現問題。而且不論使用的語言為何,由於處理聲韻及識字解碼的能力不足,因此在他們的識字理解裡,中文字音與字形(例如「ㄏㄟ·ㄇㄠ」與「黑·貓」)缺乏意義的連結。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奕賢◎著

當我們吃下砂糖或是飯、麵、麵包、玉米、綠豆等澱粉食物,經過消化後最終會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小腸吸收,進入到我們的血液循環當中,藉由血液運送到全身的細胞,接著細胞可以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


正常的情況下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需要胰島素來讓葡萄糖進入細胞,有些人天生無法順利產生胰島素,有些人則是因為某些原因,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下降,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得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無法獲取葡萄糖,而這就是糖尿病了。


我們常聽到的血糖其實指的就是葡萄糖,血糖一直維持高濃度並不是一件好事,除了持續刺激胰臟外,還有可能會增加血中其他蛋白質糖化的風險,糖化(Glycation)的蛋白質不僅本身功能會喪失,它們可能會被人體視為外來物而引起發炎反應,因此維持血糖的穩定對我們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糖化和慢性疾病與老化有關


糖化,又稱為「非酵素糖基化」,是蛋白質或是脂質與糖(像是果糖或葡萄糖)結合的結果,而這樣的反應並不被酵素所控制,受到酵素控制的則稱為糖基化(Glycosylation)。糖化可能發生在體內或體外。糖化是一種有害的反應,它會破壞生物分子的功能,而糖基化會發生在特定分子的特定部位,是為了賦予分子特殊功能所必須的反應。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遷就孩子、習慣孩子有些壞習慣,看著可能很小,所以很容易被父母忽視,但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修改了,所以爸爸媽媽要留意一下孩子日常中是否有以下習慣

1、打斷你講話
孩子可能有時會很興奮想要告訴你一些事情,但如果總是允許他在你講話的時候打斷你的話,可能會讓孩子感覺他是擁有特權去取得別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別人不理會他,以致日後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

⋯⋯ 【解決方法】如果孩子跑過來纏著你講話,你可以指著凳子讓他過去坐並且在你結束講話前都要保持安靜;如果你要打電話或見朋友的話,告訴孩子要保持安靜並且不要打擾你,然後給他安排另外的活動。你的目的是讓他知道,如果中斷你的講話,他很難達到他的目的。


2、裝作沒有聽到你說話
不斷給孩子重復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揮,會讓孩子養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說的話,漸漸地還會發展到不理會你說的話。如果這種習慣繼續下去,他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不會尊重別人。

【解決方法】盡量不要遠距離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說清楚你的要求。當你說話的時候,要求孩子看著你,並要有所反應。


3、態度輕浮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4親子天下雜誌5期

很多父母經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情緒困擾,或經常因為孩子愛哭鬧、愛發脾氣、過度彆扭、固執等,讓父母的親職工作變得更為辛苦,甚至很多書上教導的方法和策略都難以用得上。

家裡如果有一個愛鬧脾氣或固執彆扭的孩子,會讓父母的情緒、生活,甚至全家的生活作息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聽到坊間很多情緒困擾或情緒障礙等相關報導,更是讓父母擔心。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好像不僅是接納、包容就可以了事,自己的孩子現在的情緒問題會不會是情緒障礙,或會不會演變出將來的情緒障礙?

如何幫助孩子或家人解決情緒的問題、如何避免孩子將來出現情緒障礙,應該先有下列的認識和行動。

調適情緒的能力是重點

每個人難免都有情緒困擾,有情緒困擾常常是因為需求沒有獲得滿足,遇到受挫或壓力過大的情況,很直接的表達情緒,對於一個小學生或青少年而言,這種情緒困擾應該是正常的。目前對大腦的研究,發現人在受挫或壓力情境下,可以適當的調適情緒,不會採取衝動的反應,可能要等到二十餘歲,前額葉成熟之後,才能做得到。

如果小孩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或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才是大人應該擔心的事。所以,年紀小的孩子有情緒困擾,應該不是父母擔心的重點,但怎樣讓孩子學習其他適當的表達情緒方法,讓孩子順利發展出應有的情緒,而不要一直停留在自我的觀點、原始的情緒反應,也不要一直用直接、原始的哭鬧或肢體動作來表達,那才是父母要期待的目標。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北市中和高中 黃玉真老師◎著

「老師、老師!張大同又在嘲笑李美麗不會背九九乘法了」這是小四的李美麗,因為弄不清楚九九乘法,就常常被同學霸凌,視為智障。

「這一道是我大學第一次失戀時割的;這一道是我第二任男朋友劈腿時割的;這一道是我先生有外遇時割的。」這是成年後的李美麗細述她手腕上的割痕。

在升學主義、考試主義、功利主義下,常常讓很多人不知如何面對生活的挫折與失落,於是免疫系統比較差的體質,就產生了心身症、精神官能症,乃至於是精神疾病。除了個人特質外,從小我們的學習成長環境,也忽略了最重要的生命教育,使我們忘了自己、忘了他人,乃至於忘了我們生存的環境。於是自我傷害、霸凌他人、破壞環境,造成了生命無窮盡的災難。

像李美麗這樣的個案,在我們的社會愈來愈多。從小時候的無助,到長大後的自我傷害,都是因為無法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於是只好選擇自殘,來替代挫折所帶來的痛苦與悲傷,更甚者,是以自殺或者殺人,來毀滅生命的存在。

身為一個從事輔導工作的心理師,我很心疼這樣的個案;身為一個高中國文老師,我很惋惜這樣的學生。而我們深知,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所以紮根於國小的生命教育,的確是教養健康國民的最重大課題。

我很喜歡台灣一句諺語,是「樹頭若顧(站)好在,不怕樹尾做風颱」,樹的根生得深、紮得穩,即使狂風暴雨,損得了枝葉,也損不了樹根。在雨過天青後,樹木依然會迎向陽光,蓬勃生長。

同樣地,用在教育上,小學的生命教育紮得穩,國中、高中,乃至於大學,進入社會,即便在人生的旅途中,充滿荊棘與困頓,面對未來仍會有無窮的勇氣與希望。

而生命教育是什麼?依據教育部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生命教育活動乃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情懷。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親子天下》第28期

小朋友已小四了,但老是忘東忘西。我不斷提醒她,而且還和她一起擬了表格,告知她該做什麼事、帶什麼東西,但她總是做不好,甚至不做,例如考卷不寫也不交、不照課表帶課本、把不喜歡寫的作業及食物藏起來。最近我採用溝通的方式,讓她有彈性的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但還是沒效,請問專家我該怎麼做?


如何協助孩子減少忘東忘西的現象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供父母參考:


一、父母先安定自己:父母先安定自己的情緒,才能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孩子的行為,並找到有效方式與孩子互動。可以告訴自己:「忘東忘西一定有原因,代表孩子有困難,也是他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來了。」


二、安定孩子:其實孩子發現忘了時,多半會自責,對後果感到不安。父母此時不要論對錯,先安定他:「聯絡簿忘記拿回來,你心裡一定不好受。沒關係,學習的機會來了。」


三、陪孩子想辦法處理這件事:由孩子自行解決,會強化學習的經驗。先用開放性的問句:「聯絡簿忘記帶回來,你打算怎麼辦?」如果孩子可以用自己負責的方法解決,就鼓勵他去試試看。若孩子不知道怎麼辦,給他幾個建議:「你想打電話問老師,或同學呢?」然後請他選擇一個他做得到的方法。打電話前,聽聽看他打算怎麼說,陪他演練一次。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 中央社 – 2013年4月7日 上午10:44

一名12歲在暴戾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常欺侮同學,讓母親很苦惱;精神科醫師林博建議睡前摸摸孩子的頭,孩子脾氣會變好。

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表示,這名12歲孩子的父親是幫派份子,長期與父親居住,學習父親暴力行為霸凌同學;直到離開父親與母親同住,母親將孩子帶到醫院求醫,希望能改善孩子行為。

林博表示,他建議每天睡前溫柔地為孩子摸摸頭及臉;3個月後母親帶孩子回診表示,雖然課業還是落後班上同學,不過脾氣變好了,停止傷害同學及小動物。

林博說,門診中也建議過動兒的父母,睡前為孩子摸頭,發現有6到7成的孩子暴躁脾氣會改善。

他說,脾氣暴戾者缺乏血清素,摸頭皮會刺激腦中血清素分泌,透過溫柔的摸頭可以讓母親傳遞愛,孩子心靈感受到被關心、被重視、有安全感,逐漸改變表達情緒的行為。

林博也拍攝近10分鐘推廣短片,從非藥物治療方式改善行為,家長可上YouTube搜尋「搶救童愛--消除過動兒暴戾之氣 (林博醫師)」,或上社群網站臉書搜尋「林博醫師的電影心理治療」。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著

如果拿金錢去鼓勵某個行為,行為者會失去內在的驅力,短期內很有效,但是長期下來動機會降低,工作會難以為繼。這是為什麼用錢去鼓勵孩子考一百分,久一點後常常會無效。

一位家長寫信給我,說她一直奉行「鼓勵替代懲罰」,所以把給孩子的零用錢換成幫忙做家事的酬勞,例如:倒垃圾、洗碗一次50元;清理房間、考一百分100元……。一開始還好,現在老大升上國中,老二念五年級後就不靈了。如果他們不缺錢就叫不動,老大還會說現在通貨膨脹,媽媽付的錢兩年沒有漲價,要求加薪。她來信問怎麼辦?

在行為主義盛行時,心理學家發現飢餓的動物進了實驗室後,會很努力的工作以換取食物;哈佛大學的史金納更訂出了有名的報酬率。但是後來發現,猴子會為了好奇心去做沒有報酬的行為,好像除了胡蘿蔔與棒子之外,還有別的成分在內,於是心理學家開始尋找。

 

有一個實驗是把受試者隨機分成A、B兩組,請他們到實驗室來拼樂高,一連做3天。第一天,兩組都無酬;第二天,A組如果成功拼出一張圖可得到6美元的酬勞,B組無酬;第三天,A組回復無酬,B組則始終無酬。實驗進行到一半時,實驗者藉故離開10分鐘,請受試者等他一下。他其實是到隔壁的觀察室去觀看。結果發現,第一天,兩組人在他離開後都繼續把圖拼完,平均做了4分鐘才停下來休息,表示他們對玩樂高是感興趣的。第二天,A組因為拼完一圖可拿6美元的酬勞,就很勤勞的做;B組仍然跟昨天一樣,做了4分鐘後停下來休息。但第三天情形就不同了,A組因為沒有酬勞了,工作的熱情馬上下降,而B組還是一樣。

 

也就是說,如果拿金錢去鼓勵某個行為,行為者會失去內在的驅力,短期內很有效,但是長期下來動機會降低,工作會難以為繼。這是為什麼用錢去鼓勵孩子考一百分,久一點後常常會無效。我們如果想要激發孩子的進取心,不可以把重點放在金錢報酬上,要想辦法激發他的榮譽心和自我價值;不能把學習轉換成商業交易,一旦變成商業行為後,就會失去自主性和創新。

 

另一個研究是找了23名畫家,請他們自己選出10幅受委託和10幅非委託的畫,送去給藝術評鑑家就創意做評鑑。結果發現,受委託的作品評價遠比自由作品低,因為被人委託時,心中不自覺有綁手綁腳的感覺,創意就低了。人必須做自己的主人才會有成就感,金錢會使創意降低。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念怡◎著

我家孩子八歲,很愛撒些小謊,比方說騙我他已經寫完功課,或者一闖禍就把責任推給姊姊,屢勸不聽…


說謊,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父母會直接把說謊當成是不誠實的表現。然而,兒童說謊通常反映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但無力解決。唯有幫孩子找出原因,才能改善孩子說謊的行為。

 


《培養小孩正確的價值觀》作者布麗吉特‧拜勒建議,孩子說謊通常有三大原因:害怕受罰、不願讓父母失望以致失去父母的關注,和企圖用謊言掩護羞恥感。父母要先找出孩子說謊的背後原因:是擔心被罵嗎?還是怕失去什麼?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台大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高淑芬指出,發現孩子說謊,父母往往是先指責,孩子很怕再被罵,只好欺騙,「我沒有啊!」「是別人啦!」父母一氣之下就動用體罰,切斷了親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 呂宗昕 教授◎著

讀書是知識的輸入,寫作文則是最好的知識輸出練習。若希望能夠流暢的輸出知識,就必須積極輸入知識及大量閱讀。
寫作文的技巧

 

小凱聽完 K博士講的故事,若有所思的說:「小麗,難怪宮崎駿的動畫那麼感人。」
「是啊!」小麗同意的點點頭說:「他看了許許多多的書,才會創作出那麼豐富有趣的作品。」
「像我喜歡畫畫,卻不太會寫作文,不知道與我看的課外書籍太少有沒有關係?」小凱喃喃自語。

「我也不太會寫作文耶!」小麗也有同樣的問題,「不然我們來問 K博士好了!」

 

「K博士,你可不可以教我們寫好作文的方法?」小凱大聲舉手發問。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安儀◎著

上禮拜,我跟一群媽媽帶著孩子在公園玩。玩了一陣子,兒子跑來告狀:「媽媽,有一個不認識的小朋友一直打我。」我探頭看了一下,不遠處有一群孩子正在奔跑追逐,看起來沒什麼問題,於是我簡單對兒子說:「他可能是想跟你玩,你可以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樣。」就把兒子打發走了,沒有多加理會。

不料,過了一會兒,兒子再度來告狀:「媽媽,那個小朋友掐我的脖子。」這時,旁邊有一個媽媽提醒我:「ㄟ,我看到那個小孩剛剛從後面勒住你兒子的脖子喔!還蠻用力的!」

接著,女兒也來了:「媽,有一個小男生一直欺負弟弟!」人高馬大的她說,她看到之後立刻走上前牽起弟弟的手,小男孩才走開。

我兒子身形瘦小、但手腳靈活、花樣挺多,因此在遊樂場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小朋友喜歡跟在他屁股後面,或是拿他當成比較的對手。不過,他個兒小、性格溫和,同樣也很容易變成攻擊性強的孩子選定的對象。偏偏他只要碰到外型比較壯碩的孩子,就很容易膽怯。有一次,在公園碰到一個高他一個頭的小胖子,竟然威脅他:「你不跟我玩,我就一直跟著你!」搞得我兒子很害怕的躲在我後面,不敢和這個「哥哥」打照面,最後也是勞煩姊姊出面解救。後來,才發現那個「哥哥」其實根本就是「弟弟」,年齡比他還小!

不過,出手打人、勒脖子又是另一種狀況。於是,我便叫兒子帶我去看看是哪一個孩子。

兒子領我走到一個正在遊戲器材上面攀爬的孩子旁邊,悄悄對我說:「媽媽,就是他。」我轉頭注視這個看起來年紀比兒子稍小一點的孩子,他也看到了我。他的眼光很快的從我移到我身旁的兒子,然後就在我還來不及開口說任何話之前,他便突然很大聲的舉起手,指著我兒子喊:「他剛剛打我!是他先打我的!」

原本並沒有準備要興師問罪的我,被他的「先發制人」弄得有點傻眼:「喔....是這樣嗎?」沒想到這個孩子緊接著竟大喊起來:「他打我!他打我!我要去告訴我媽媽!」接著作勢轉頭找媽媽。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這麼「會做戲」的小孩,也忍不住想看看他的媽媽是何方神聖?於是,我露出祥和的微笑:「好啊!那你可以帶我去找你媽媽嗎?」

小孩立刻飛快的爬下遊戲器材,跑到公園座椅旁,拉住一個看起來像是「阿嬤」的老婦,指著我跟兒子:「他剛剛打我!」看他惡人先告狀,我只好蹲下來對他說:「可是剛剛有別人看到,是你打人的喔!」本想大人應該會問問孩子發生什麼事?沒想到這位阿嬤愛理不理的抬頭看了我一眼,又繼續做她的事,看樣子並不打算處理。於是,我只好客氣的對阿嬤說:「麻煩注意一下,小朋友打人喔!」

但是,這位「阿嬤」的反應真的很妙:她眼神望向遠方,頭也不轉的說:「呃...可是剛剛我並沒有看到....」然後,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繼續她原本做的事。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山諭◎著

具有「健忘」「不願整理」「找不到東西」「過動多話」「無法忍耐」等特徵的孩子,近來受到廣泛的討論。目前書店裡關於探討此類話題的書籍非常之多,因此,ADHD一詞及其症狀也漸漸為人所熟知。


具有不專心(記憶短暫消失)、好動(無法保持安靜)、衝動(不擅等待)等三項特徵的孩子,可區分為不專心類型、好動-衝動類型、以及混合類型三種。

不專心類型的孩子常會因分心而出現錯誤,例如把松山看成松江,或是在找國語課本時,卻因一時分心忘了該做的事。其他像是無法專心做同一件事、無法確實理解別人說的話、健忘、容易弄丟物品等均為其特徵。

好動-衝動類型的孩子則會持續保持在蠢蠢欲動的狀態下,例如在課堂上不停地起立坐下、轉筆、無法玩安靜的遊戲、多話、對必須守秩序等待感到焦慮、經常插話等均為其特徵。

對於這類孩子投以立得寧治療,便能緩和ADHD的症狀。立得寧能夠幫助在前額葉部位作用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進行調整。反過來想,便可推知ADHD會造成腦部前額葉無法充分發揮功效而導致上述症狀。

前額葉是使集中力(發現、聽取、持續專注等能力)、抑制力(控制自我的感情與行為的能力)、計畫力(判斷今後事物發展的能力)、創造力(透過鑽研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共感力(喜愛他人的能力)、社會規範力(判斷善惡的能力)、工作記憶(在工作或唸書時暫時記憶資訊的能力與決定)、以及精神與欲望等運作的部位。

前額葉必須在快樂、創意與變化、緊張等環境下才能運作,否則將無法發展。然而今日的家庭中多缺少親子間的交流(對話)、更無法提供孩子感到快樂的環境。此外,為了不讓彼此受到傷害而採取只做表面功夫的相處模式,導致親子間缺乏深層互動而形成類似朋友間的關係。另外,現代人因為過於依賴如行動電話或家電等便利的機器,使得思考的時間減少,也間接導致了前額葉的退化。雖然,擁有ADHD症狀的人多數是來自於遺傳,但後天環境的影響也逐漸成為患病人數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正式診斷中發現,確實患有ADHD的人約為世界人口的3~7%左右。如愛迪生、邱吉爾、 本龍馬等人均被懷疑患有ADHD。他們的集中力雖弱,但卻常有創意無限的點子出現。由於有這類傾向的人容易對外來刺激產生反應,因此也可適合從事企畫、發明等工作。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尾喜代子◎著

裕紀是奶奶最疼愛的孫子之一。雖然如此,奶奶有時候還是會很嚴厲地斥責裕紀。特別是當他不把飯菜吃完、不愛惜東西的時候。奶奶就會很嚴正地說:「裕紀,碗裡的飯菜要全部吃完才行。不吃完丟掉太浪費了!」、「裕紀,這張紙明明還可以用,就這樣丟掉了多可惜啊!」……。裕紀常常忍不住回說:「人家肚子明明已經很飽,吃不下了嘛!又不是故意的。」、「可是人家覺得新的紙比較好嘛」……


常常只不過因為一點小事,就得被奶奶一再提醒,讓裕紀心裡覺得很不痛快地想:「老是說什麼很浪費、很可惜的,奶奶真是有夠囉唆的!」。即使嘴巴上什麼都不說,從裕紀臉上卻可以很明顯地看得出他心中的不滿。奶奶察覺到裕紀的情緒,於是對他說:「從前奶奶小時後,不像現在物質資源這麼豐富,生活這麼富裕,要什麼就有什麼,常常為了買一樣新的東西都得存錢很久,因為這樣大家都很珍惜所有的東西。不單只是日常生活用品,就連自己辛苦栽種的稻米也會小心翼翼地一粒也不浪費。」奶奶笑咪咪地說了這些話。

這讓裕紀想起在家裡爸爸嘴上也經常掛著:「電燈用完記得把它關掉,不要浪費!」、「洗手的時候,水不要開這麼大,很可惜!」等等。裕紀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的人是因為生活貧困、缺乏物資,所以才會那麼珍惜東西。但是現在,就算買新的也不貴,甚至連糧食都過剩,只要有錢什麼買不起,為什麼還會怕浪費、覺得可惜呢?裕紀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透,於是為了弄清楚緣由,他跑去問爸爸。

爸爸為了讓裕紀更了解,於是開始對他說:「你想想喔!假如地球上的所有人,東西都是用過就隨意丟掉,你猜會變成怎樣?」

裕紀說:「地球就會變成到處都是垃圾的大垃圾桶!」。

爸爸說:「沒錯。你再想想喔!除了到處是垃圾,還有能變成怎麼樣?」。

裕紀說:「動物們沒有地方住,樹木也會慢慢沒有地方長,我們要吃的食物也會跟著消失,最後變得一點也不剩,只剩下垃圾。」

爸爸接著問:「這樣子的話,地球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對不對呢?」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尾喜代子◎著

今天是快樂的遠足日,由美一大早就起床,唱唱跳跳開心地不得了。到學校集合出發,到了遠足地點,大家開心地玩耍,,一下子就到了大家最期待的午餐時間。同學們紛紛拿出媽媽用心準備的午餐便當,然後好奇地互相瞧瞧自己的便當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由美也跟大家一樣準備拿出自己的便當,但沒想到……


「奇怪,我的便當呢?……」由美一邊喃喃自語,一邊拼命地翻袋子找著。可是無論怎麼找就是找不到。看樣子,她可能是把便當放在家裡忘記帶來了。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由美擔心地哭了起來,淚水從她的眼眶裡一滴滴地流了下來。

同學們看到由美哭地這麼傷心,通通跑來安慰她說:「沒關係,我們的便當分你一點。然後把自己的午餐和點心分給由美,甚至連老師跑來關心。儘管如此,由美的眼淚還是流不停。她想起那是媽媽特地為她做的愛心便當,而且她好想現在就吃得到。老師和同學們好意分給她的餐點,彷彿哽在喉嚨裡完全吞不下去。

「唉──唷,我竟然把便當給忘記了!真是敗給我自己!哈哈哈……」

這個聲音讓由美忘記哭泣,抬起頭來四處尋找,他發現就在不遠處有一個男生,也一樣拼命地在翻著自己的背包。那是同班同學的小智。沒錯,小智跟由美一樣,也把便當給忘在家裡了。

小智眼裡雖然隱隱泛著淚光,但臉上的笑容卻沒有停過。接下來,他就開開心心地享用老師和同學們分給他的餐點。

「媽媽特地幫我做的便當,就拿來當作今天的晚飯吧!」小智又一邊大聲笑著,一邊說了這樣一句話。由美看到這一幕,心裡覺得實在太不可思議了。為什麼小智看起來這麼勇敢。明明忘記帶便當卻還能笑得出來,實在是太厲害了。

由美決定效法小智也笑笑地度過這一天,忘記帶的便當就當晚餐吧!果然,當由美開始這樣想,大家給的餐點突然變得好好吃。午餐後的遊戲也好玩得不得了。由美就這樣度過快樂的一天。他沒想到換個想法居然讓遠足成為美好的回憶。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張學岑/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2009.03.31

在門診中,常有憂心、生氣或受挫的父母無奈地問:「孩子為什麼不專心?」不管醫師如何解釋,其實父母最想知道的是:不專心的原因是否可很快檢測出來?不專心是否有機會快速的改善?

要回答上述問題,可能要先瞭解何謂「不專心」?大腦是負責專注力的中樞,但一個人要集中心志,其實是極為複雜的機制。舉例來說,單純因聽力不好、近視、過敏等身體症狀,就可能讓人難以達到專心。

專注力可分為集中性專注力、選擇性專注力、持續性專注力、轉換性專注力及分散性專注力。

以校園為例,課堂中常同時出現許多聲音,包括老師的講課聲、教室外工地施工的吵雜聲及隔壁班同學的朗讀聲。這時小朋友要使用選擇性專注力做正確選擇,聽老師的聲音、用集中性注意力專注聽課、用持續性專注力一直努力聽,中間還可能用到轉換性專注力及分散性專注力,一邊聽課一邊偷偷先寫晚上功課。

在日常生活中,同時運用多種專注力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媽媽在廚房一邊煮飯,一邊注意房間內的寶寶有沒有發出聲響。但一位選擇性專注力出現問題的孩子,可能全神灌注看著電視,卻完全沒聽到母親在一旁呼叫。

臨床上,注意力不足的小朋友通常都是持續性專注力、集中性專注力與選擇性專注力出現了問題。如果兒少時期的專注力缺失程度不嚴重,沒有達到影響功能的程度,例如老師平常沒有太多抱怨、功課還可按時完成、考試成績與他的能力相符時,父母不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治療,也不需花錢接受「××專注力訓練」!

以下是一些小撇步,可幫助家長進行孩童的專注力訓練:

1.持續性專注力的提升

●讓幼兒學習「一次只做一件事、每次都把事情完成」的生活及遊樂模式。例如玩填色遊戲,就把顏色填完才玩下一個遊戲;蓋積木,就蓋一個段落才休息;吃飯時就把電視關上。要強調的是,不要強求幼兒過度學習,而是讓幼兒多遊戲,遊戲非常重要,在遊戲中幼兒因此學會各種技能,也培養自信,我們只是稍微加入一些良好的生活紀律及習性即可。木頭人及撿紅點遊戲,也對專注力的培養有助益。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章皇◎著(作者為中華科技公司執行副總)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
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惠婷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